博傻理論(greater fool theory)
在資本市場中(如股票、期貨市場):會有其他某些蠢人參與進來并愿意以更高價格買進,這種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場稱之為傻瓜贏傻瓜,所以只能在股市處于上升行情中適用。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,博傻策略是高價之上還有高價,低價之下還有低價,其游戲規則就像接力棒,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途,做多者有利潤可賺,做空者減少損失,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
“博傻理論”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后的動機,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“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”,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,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贏家,只是應多贏少的問題。如果再沒有一個愿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“下家”,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。可以這樣說,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“最大的笨蛋”理論。
從大眾心理角度分析股市的理論中,“博傻理論”已經廣為人知。該理論認為,股票市場上的一些投資者根本就不在乎股票的理論價格和內在價值,他們購入股票的原因,只是因為他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接過“燙山芋”。支持博傻的基礎是投資大眾對未來判斷的不一致和判斷的不同步。對于任何部分或總體消息,總有人過于樂觀估計、也總有人趨向悲觀,有人過早采取行動,而也有人行動遲緩,這些判斷的差異導致整體行為出現差異,并激發市場自身的激勵系統,導致博傻現象的出現。這一點在中國股市表現得也曾相當明顯。
對于博傻行為,也可以分成兩種,一類是感性博傻,一類是理性博傻。前者,在行動時并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一場博傻游戲,也不清楚游戲的規則和必然結局。而后者,則清楚地知道博傻及相關規則,只是相信當前狀況下還有更多更傻的投資者即將介入,因此才投入少量資金賭一把。
理性博傻能夠贏利的前提是,有更多的傻子來接棒,這就是對大眾心理的判斷。當投資大眾普遍感覺到當前價位已經偏高,需要撤離觀望時,市場的真正高點也就真的來了。“要博傻,不是最傻”,這話說起來簡單,但做起來不容易,因為到底還有沒有更多更傻的人是并不容易判斷的。一不留神,理性博傻者就容易成為最傻者,誰要他加入了傻瓜的候選隊伍呢?所以,要參與博傻,必須對市場的大眾心理有比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,并控制好心理狀態(股票學習網 http://www.mkprvb.live)。
“投資要用大腦而不用腺體”是巴菲特的名言。大腦要做的是判斷企業前景經營和大眾心理趨向,而腺體只會讓人按照本能去做事。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學生,格雷厄姆是道氏的門徒。巴菲特也不是百分百地拒絕市場炒做,只不過在沒有找到更好的鞋之前決不會脫去腳上現有的鞋。所以說,對于博傻現象,完全放棄也并非是最合理的理性,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水平上,適當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博傻,可以作為非理性市場中的一種投資策略。
在深滬股市中,投機氣氛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的,相當多的投機者并非理性,有時甚至就是瘋狂賭博。對于業余投資者而言,這種博傻帶來的利潤不太容易把握,但對于職業投資者而言,應該嘗試著利用這種市場氛圍,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理性博傻。
博傻行為時常會在消息面因素的推波助瀾下愈演愈烈。例如,某強勢股逐日上升,市盈率越來越高,顯然很不合理,并且也無消息說明該股有利多消息,但股價就是一個勁地直往上躥,惹得低位未買的交易者心直癢,于是高價買進,而踏空者的追漲會導致股價進一步上揚,越買越漲,越漲越有人買。而不久之后,讓人奇怪的是,市場自然而然地會冒出許多該股的利好傳聞,不合理的漲升也成為理由十足的上揚行情。所以市場派人士常認為,與其說是消息決定走勢,不如說是走勢決定消息,走勢好的個股會吸引買盤,也會吸引利好消息。因而選擇博傻策略的人無須認真研究個股基本面,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股價的走勢和成交量的配合。追漲殺跌在這種操作上體現得淋漓盡致。嚴格地說,博傻理論的核心就是“順勢而為”。到底如何把握好“順勢而為”和逆向思維的關系,將在后面的部分有更多的探討。
高價買進,低價賣出是股市操作大忌,但有人高價追貨能在更高價賣出;低價賣出,還可以在更低價位補回,這當然也不是壞事,或許正所謂“藝高人膽大,膽大藝更高”。市場很多時候不能用簡單的價值理論去推測,人心狂熱的時候,理性的價值評估往往失效,這時,就需要從大眾心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,并依據對市場情緒的“望聞問切”來判斷行情最危險的時候是否已悄然而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