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股就是我創造的,我不買,它就不升;我不拋,它也不會跌!”創造了從8000到8億的復合投資增長神話的林園,在11日與廣州投資者的“對話中國股神”交流會上語驚四座,贏來陣陣掌聲。他的投資理念更給投資者留下許多思考———“我只買我了解、能算清帳的公司股票,只做有底的投資”。
聽完他的投資理念,每個投資者都會發現他和巴菲特投資之道的異曲同工之處。
只買能算清賬的公司
林園對上市公司的追蹤調研是有口皆碑的,每年給自己預備了300萬元的上市公司調研費用,而且還不遺余力地到上市公司調研、開股東大會。
曾經,為了獲得與萬科王石一次對話的機會,他買了24萬股深萬科;為了了解伊利股份,他在呼和浩特一呆就是半個月,不為公司董秘拍心口保證業績所動,而是跑到各大商城,親自調研伊利牛奶的銷路。
“如果我能算清一只股票三年內的盈利,就會買進。而每買一只股票,我都會每月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定期跟蹤,包括電話咨詢、親自調研、去參加股東大會等方式。”“我買的股票一般12個月內不虧錢,最壞的打算是三年內只翻一番。”這是整個交流會過程中林園說的最多的話。
只做有底的買賣(文章來源:股市學習網http://www.mkprvb.live)
林園說自己是個膽小的人,所以只做有底的買賣。
上海機場是最新的例子。上海機場股價還在12元附近的時候,林園聽說公司要發認沽權證,而行權價為13.6元,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堅決買入。理由只有兩個字:安全。“公司不可能拿出77億元來行權。”他堅信這一點,“這就是我投資上海機場的‘底’,現在只要我一有錢就會買進。”
牛市=龍頭+小盤股
林園買股票看的不是大盤指數,他只看個股。套用他的一句話:“買中了龍頭股和高增長的小盤股,什么時候都是牛市。”的確,三年前他挑選的貴州茅臺、五糧液、云南白藥和銅都銅業等股票,就是為他的身價貢獻最大的股票。在那漫漫的熊市中,林園享受著牛市的喜悅:貴州茅臺漲了8倍,云南白藥、銅都銅業等也一騎絕塵,林園賬戶上的數字天天都在發生讓人不可置信的變化。“貴州茅臺最多的一天能為我賺一個多億!但這還不是我賺得最多的股票。”林園足以狂妄的資本是,入市17年來,他的復合增長率接近100%。
“股票配置不外乎低市盈率、高分紅的績優龍頭股和確定性高的小盤股。”林園建議投資者,“而到2008年為止,增長性最強的公司將在銀行板塊中出現。”林園并非空穴來風,他的實地調研結果讓廣州的投資者豁然開朗:從2005年第四季度是銀行業的發展拐點,平均業績增長有25%。以招商銀行為例,其北京分行2005年人均利潤100萬元,江浙地區各分行的人均利潤也達到70萬元。
“我選股的七個原則”
“我選股會在低市盈率、高分紅的績優龍頭股和確定性高的小盤股中選,但是財務指標方面我還是有我的一套標準。”林園有七大財務指標標準:每股盈利不低于0.3元;凈利潤不少于7000萬元;毛利率在20%%以上;凈資產回報率在15%%以上;現金流充足(最好賬面有十幾億資金);預收賬款越多越好;派息率在5%%到6%%之間。“我會在我看好的行業中用這些標準去尋找有價值的公司,進行長期追蹤。但是沒有時間去做這項工作的投資者,我建議從中國股市最賺錢的前20家公司里去尋找。”
|